湖南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创办于1934年,时名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年改办为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含浦、东塘2个校区,占地面积1271亩,校舍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设有21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个学科门类,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办学层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351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459人。近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10%,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下设14个学院、2个部、10个研究所、8个中心、1个图书馆、12所附属医院、2个校办合资企业。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馆藏书110余万册,其中古籍2万余册。有实验动物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9个。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8人。有博士生导师75人、硕士生导师348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3人,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54人。
近些年来,学校共承担“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900余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6项,开发中药新药51个,科技成果转让41项,其中蔡光先教授主持的“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建设省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创新基地3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承担国家规划教材参编85本,其中主编29本,副主编30本。办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东方药膳杂志》三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均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拥有肝并眼底并皮肤疮疡并肛肠并儿科、骨伤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内科、脑并肿瘤等11个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第一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十所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附属洛阳正骨医院是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全国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
学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的单位,为国家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现有在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342人。近年来,学校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美、英、日等国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8人。有博士生导师75人、硕士生导师348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3人,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54人。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文法学院、物理化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音乐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0个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学院、后备军官学院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
专业设置
None
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
近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10%,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重点学科
重点专业
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西医临床医学为省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