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扫码学更多!
注释
这首咏怀诗抒发了诗人匡世济国的远大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强烈思想感情,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唐代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集团奢侈豪华的腐朽生活,表现了人民在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下所承受的贫穷和苦难。
裘:皮衣。
清瑟:指瑟。瑟音清逸,故称清瑟。
羹: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汤的食物。
臭:气味。
荣枯:繁荣枯萎。此喻朱门的豪华生活和路边冻死的尸骨。
惆怅:此言感慨、难过。
译文
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袄,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
劝客人品尝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都来自遥远的南方。
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作者简介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