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二)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扫码学更多!
注释
子:孩子。
宜:应该,适当。
幼:年少时。
老:长大成年以后。
琢:雕琢。
器:器物。
义:道理。
方:正当,刚好。
少时:小时候。
习: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传说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用扇子把父母的席子扇凉,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母的被窝。黄香,东汉时江夏(今湖北)2 ,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一个孝子。
当执:应该做的事。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四岁时同兄弟一起吃梨,自己拿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孔融,东汉时鲁国(今山东)人,孔子的后代,属于儒家学派。
弟:通“悌”,这里指尊重兄长。
译文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作者简介 -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