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三)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扫码学更多!
注释
孝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弟,通“悌”
见闻: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知某数:知道基本的算术。
识某文:认识文字,阅读文章。
义:法度。
父子亲:父子之间慈孝相亲。
顺:和顺,和睦。
曰:称为,叫作。
时:季节。
运:运行,运转。
不穷:没有尽头。指春去夏来,秋去冬来,无穷无尽。
方:方向,方位。
应:照应,对应。
中:中央。
译文
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南、北、西、东,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作者简介 -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