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其一
柴门寂寂黍饭馨,
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濛濛水泠泠,
小儿啼索树上莺。
其二
水香塘黑蒲森森,
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
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
扫码学更多!
注释
这组诗是诗人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第一首描写春日晴雨及时、春耕及时的情景,表达了村民的喜悦之情。第二首描写了山村秀美的田园,邻里和谐无争的生活气息,赞扬了村民勤劳、淳朴、好客的品质,寄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
蒙蒙:景物模糊不清的样子。诗中指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
泠泠:清凉、冷清的样子。诗中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
索:讨取,要。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鸂鶒: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
垄: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
桑柘:桑木与柘木。
深:茂盛。
蚕:农家养蚕女。
渌:水清而深的样子。
宿:过夜。
译文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再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作者简介 -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